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
时间:2025-07-31
-
-
瓜子影视最新官方app
- 类型:
- 大小:
- 语言:简体中文
- 评分:
- 查看详情
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
作者:刘婧 饶曙光
今年,一部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电视剧护宝寻踪一经播出便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近年来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领域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艺术水准和市场价值。这些优秀的视听作品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还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喜爱。
讲好文物故事
文物是历史基因的密码图谱,文物保护工作是解读与传承这部图谱的关键之一。# 视听作品讲好文物和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至关重要视听创作的基本思路是在人物和情节上下功夫。“护宝寻踪在创作采风阶段,深入了陕西西安霸陵考古现场和秦始皇陵修复工坊等考古一线,切实了解文物考古的细节。进入剧本论证阶段时,由考古领队和文保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提供了大量考古发掘报告和文物测绘地图,确保涉及考古发掘、文物修复和场景复原的情节既有看点又具科学性。在成片审查阶段,创作团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亚字型’大墓等专业表述和技术场景进行了逐项核对和校准。”# 真实再现历史细节,做到大众审美与专业表达的平衡这些尝试都努力将文物及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叙述清楚。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护宝寻踪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文物和考古的真实细节,而且在内容上做到了“真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既满足了大众审美的需求,又保持了历史文化的专业深度。
随着影像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提升,文保题材视听作品讲述文物故事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河南是国内大遗址分布极为密集的省份,近年来多个单位陆续打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视听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艺术形式,通过文物讲述中原历史。其中,足迹文博河南发现郑州?先秦篇闪耀吧!中华文明叩问殷墟等作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新颖的艺术手法,生动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物故事。叩问殷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作品之一。它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形式,而是采用广播剧的形式讲述。这部作品用戏中戏的方式展开剧情,将内地和台湾两地甲骨文专家的生活片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视角的不同表达,讲述了从殷墟考古到文物修复的诸多重要事件。该作品不仅在史实上进行了严谨的考证,还融入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听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历史画卷。闪耀吧!中华文明则紧紧抓住了青年观众的观看需求。它通过悬疑解谜、热血国漫等形式,将考古现场、国家级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文化质感。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还让年轻观众在娱乐中增长了对中华文明的了解。这些视听作品的成功,正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艺术形式的表现力,为文物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更新颖的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方式。
彰显文化底蕴
自起,影视行业开始改编同名小说鬼吹灯系列后,接连涌现了老九门、黄金瞳、精绝古城及古董局中局等热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通过精湛的影像设计带观众领略文物之美,还致力于推广和普及文物知识。然而,部分作品为吸引眼球而过度制造猎奇元素,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并可能引发对文物保护与利用认识上的误解。
护宝寻踪的转变在于其系统且艺术性地建构了文保题材视听作品的新型创作路径,引领该类题材作品的价值回归。这部剧通过多线交叉叙事结合考古学者、公安人员、基层文保工作者和盗墓者的视角,杂糅考古、悬疑和刑侦等类型元素,集中体现了对文物应有的“护”而非“盗”。以方?壹捌涞际ξ?代表的考古学者,展现了他们用专业知识发现文物的精神;以文物缉查队长齐大仓为代表的公安人员,展示了他们在侦查经验中打击盗窃文物的行为;以齐有粮为代表的一线保护工作者,则体现了朴素但坚定的守护态度。剧集的核心在于“正本清源”,不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强调对文物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视。剧中一开场便出现了一个疑点重重的跨国文物走私案件,观众会习惯性地去思考文物为何被盗,但由于主创团队对叙事重心的有效调整以及对文物价值与意义不断强调,观众的目光开始转向如何寻宝与如何护宝。与此同时,剧集设定的跨国文物寻踪部分,也隐含了中国众多已回国或尚未归国的珍贵文物艰难回归的历史过程,彰显了剧集的文化深度和厚重感。通过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情节构建,护宝寻踪不仅在视觉上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而且在内容上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传承。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守护文物的故事,更是对文化保护和历史研究的致敬之作,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场集体合作,也需要智慧与勇气。这一理念体现在电视剧九鼎谜踪中。剧中,考古队长杨战为寻找西周以来失传已久的宝鼎,与多位奇才共同努力,最终让华夏瑰宝得以重现人间。文物保护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过程。国宝奇旅则讲述了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北京的故事。以主人公任弘毅和周若思为代表的爱国军官和知识分子,在面对日寇、国民政府贪官以及帮会的重重陷阱时,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情商与智慧。最终,在中共地下党的协助下,这些珍贵文物得以安全地转移至目的地。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中国古代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动诠释。它强调了在面对复杂环境和挑战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个人智慧在保护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促进文旅融合
随着电视剧护宝寻踪的热播,秦风秦韵的方言、美食和风土人情元素吸引了大量关注,激发了人们对陕西的兴趣。剧中取景的汉阳陵和白鹿原等地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网剧唐朝诡事录西行中的斗宝情节取材自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播出后显著提升了观众参观该博物馆的兴趣。同时,唐朝诡事录西行还推出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国潮沉浸剧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感装置和影视级置景等手段,将唐代的历史场景数字化呈现给游客。数据显示,“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不仅在西安、北京等地持续受到好评,还在上海、深圳、张家港、青岛、扬州、福州、武汉等多个城市陆续开业,成为文旅体验的新热点。
登场了!洛阳这档人文探索节目采取“以物见城”的方法,立足于城市的本土特色,通过文物来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形象。节目中选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主要取景地,并每期推出一个“文物盲盒”戏剧点,采用真人秀、访谈和情景剧等多元形式,不仅通过实地探访本地的文物场馆与历史遗迹,还以开“盲盒”般的方式揭示那些蕴含在古墓文化、餐饮服饰、人文风俗中的故事。这种新颖的方式来激发观众对洛阳文博和城市变迁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另一档节目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则采用“以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展示革命文物日记本,讲述一位烈士为信仰而牺牲的故事。这种方式不仅吸引了观众走进博物馆,还让他们有机会深度体验红色文旅的魅力。这样的创新形式为节目的呈现增添了新的活力。这些节目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取景地,既展示了洛阳的文化底蕴,也引发了观众对当地历史、文化和旅游的深入思考和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旅游消费。
当文物保护题材的视听精品与市场深度交融,便超越了影视作品的范畴,成为一场发挥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未来,文保题材的视听作品需要扎实的内容根基,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准确再现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历程,充分运用多种视听技术,多维度展现中华瑰宝的魅力,让文物进一步“活”起来。
(作者单位:刘婧,四川师范大学;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